牛头病小鼠模型中行为、形态和转录组变化的纵向表征
《Aging》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牛头病小鼠模型中行为、形态和转录组变化的纵向表征》的新研究论文。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在临床诊断前几十年逐渐发生神经生物学变化。在他们的新研究中,来自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雅各布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Qing Cao, Manasa Kumar, Allea Frazier, Jamal B. Williams, Shengkai Zhao和Zhen Yan旨在阐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大脑功能障碍的进展。
论文指出,“……我们对一种名为P301S转基因小鼠的牛头病小鼠模型进行了行为、形态和转录组变化的纵向表征。”
P301S小鼠早在3月龄时就出现认知缺陷,5-6月龄时出现社会偏好和社会认知缺陷。从3个月开始,海马锥体神经元的基底树突和PFC锥体神经元的顶端树突的树突都明显减少。
全基因组变化的转录组学分析显示,P301S小鼠在3月龄时突触基因上调富集,而在9月龄时P301S小鼠PFC和海马中这些突触基因大部分下调。这些时间依赖性的基因表达变化可能导致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进行性改变,从而导致牛头病表现出行为症状。
“总之,我们对牛头病小鼠模型的行为、形态和转录组变化的纵向表征是为了阐明驱动AD和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的潜在机制。在未来的研究中,对关键分子的操纵加上对神经元功能的电生理测量将有助于确定这些疾病的早期干预策略。”
更多信息:曹青等,牛头病小鼠模型行为学、形态学和转录组学变化的纵向表征,Aging(2023)。DOI: 10.18632 / aging.205057引文:牛头病小鼠模型的行为、形态和转录组学变化的纵向表征(2023年,11月15日)检索自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11-longitudinal-characterization-behavioral-morphological-transcriptomic.html。除为私人学习或研究目的而进行的任何公平交易外,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任何部分。内容仅供参考之用。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